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学园地 > 业务研讨
法官在当前形势下如何缓解心理压力
作者:赵晓文  发布时间:2010-09-13 16:38:58 打印 字号: | |
陇县人民法院副院长
  在这个快节奏、高效率、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中,人们常常会受到内外环境的强烈影响,出现情绪上的波动和生理上的变化,从而产生心理压力。心理压力过大的人有以下症状:暴躁、焦虑、易怒;睡眠品质较差、失眠犯困;健康指数明显下滑,经常感到不适,容易生病等。

  现在,许多老法官都感叹:法官是天底下最费人的职业。一旦成为法官,手里拿上了案子,你的心里和精神就不得消停——在审理案件中唯恐证据核实不全面,唯恐事实认定有出入;撰写法律文书时害怕措辞不严密,论理不充分;判决案件时担心法律适用不准确,责任划分不公平;案件判决后害怕上级法院改判,害怕错案追究,害怕当事人上访,害怕当事人自杀。总之,只要你手里拿着案子,你每时每刻都会在法律和事实之中纠缠,就会在人情和良心之间煎熬,你就会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成日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法官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心理呢?最高人民法院的一份文件曾这样描述:在经济社会转型、利益格局调整时期,人民法院依法调节经济社会关系的职能作用越来越重要,人民群众对司法的关注度和期望值越来越高。有些自身利益得不到满足的极端个人主义者,怨恨社会、铤而走险,暴力抗法事件时有发生,而且一经媒体炒作披露,就会像酵母病菌一样在社会上疯狂放大蔓延。在这种大环境下,严重影响了法官的心态,很多法官都不愿在业务部门办案,要求到综合部门工作;很多法官认为办案越多责任越大,差错率越高,不愿快办案、多办案;有些法官担心被当事人伤害报复,刻意疏远当事人,与当事人保持距离,不愿深入基层做群众工作;法官普遍感觉责任重、压力大、收入低,工作积极性下降。如此巨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危害着法官的身心健康。

  在生活中,压力无处不在,其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压力并不是一种情绪,而是人对发生在自己周围或身上事物的一种反应。从压力对个体行为的意义上分析,一些适度的压力可以给人以振奋,促进注意力的集中、提升工作的动机、引发正向情绪(如兴奋)、增加成功后的成就感等;而那些不适当的压力或者过度压力往往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破坏性后果,造成注意力狭窄、思维僵化、产生恐惧与逃避心理、引起情绪与行为失控,长久压力导致身心疾病等。因此,个体要调适自己,正确面对各种压力,找到心理的平衡点,寻找更多的良性压力而尽量避免恶性压力的出现。

  那么,如何缓解法官的心理压力呢?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认真对待工作,享受工作的快乐

  我们都是自愿进入法院工作的,工作本身没有贵贱之分,但是对于工作的态度却有高低之别。看一个人是否能做好事情,只要看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就可窥见一斑。而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又与他的性情、才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一生的职业,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所以,了解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就了解了那个人。

  如果一个人轻视自己的工作,将它当成低贱的事情,那么他决不会尊敬自己。因为看不起自己的工作,所以倍感工作艰辛、烦闷,自然也不会做好工作。当今社会,有许多人不尊重自己的工作,不把工作看成创造一番事业的必由之路和发展人格的工具,而视为衣食住行的供给者,认为工作是生活的代价,是无可奈何、不可避免的劳碌,这是多么错误的观念!

  天生我才必有用,懒懒散散只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不幸。有些年轻人用自己的天赋来创造美好的事物,为社会作出了贡献。而有些人没有生活目标,缩手缩脚,浪费了天生的资质,到了晚年只能苟延残喘,本来可以创造辉煌的人生,结果却与成功失之交臂,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二、坚持学习,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一个人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中,如果能够游刃有余,就不会感到工作的压力,而会享受工作的乐趣。精通我们所从事的行业,如果我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能够成为独占鳌头的行家里手,整个世界就会为我们鼓掌喝彩,一切成功的大门都将为我们敞开,我们就能时刻享受成功的喜悦,而不是承担失败带来的压力。

  要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就必须学习,选择学习就是选择了进步,只有不断学习,知识才不会老化、思想才不会僵化、能力才不会退化。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有了热爱,学习就不再枯燥,过程就不再漫长,即使遭遇困难和挫折,也能做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一个法官热爱学习,就会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需要、一种精神境界,他的生活就会充实、追求就会远大。法官应从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学习的极端重要性,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司法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应对复杂局面、处理疑难问题的本领,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法官。

  有的人满足于现状,总以工作忙、事情多为理由疏于学习,却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耗在交际应酬上;有的人把读书学习当作附庸风雅、装点门面的幌子,书本一大堆,胸中无点墨;有的人成天把“读书不多、理论不行”挂在嘴边,表面谦虚,实则对不读书、不学习心安理得。这些态度不利于学习,更不利于工作。加强学习,需要戒除浮躁,静下心来,摒弃功利思想,抵御吹捧奉承,真正安坐下来、深入进去,用心读书,把业余时间更多地用在学习知识、思考问题上。

  学习要与思考相统一、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既要怡情养性、提升境界,更要经世致用、解决问题。要将加强学习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与审判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和审理执行中遇到的问题紧密结合,带着问题学习,边读书边思考,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真正把学习的体会和收获转化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成效上来,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三、处好人际关系,赢得配合帮助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刘邦在谈论自己为何可以打败项羽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充分说明了团队的力量、集体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要赢得别人的支持就首先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使我们感受到轻松愉悦,能够使我们更容易得到他人无私的赞美和帮助。反之,一个人际关系紧张的人,就会感到压抑和沮丧,别人就会对他敬而远之,就不容易得到支持、帮助和理解。要赢得朋友,保持友谊,避免人际关系破裂,首先要心悦诚服地接纳别人,要记住一句话: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接纳我们、喜欢我们。别人喜欢我们往往建立在我们喜欢他们、承认他们的价值的前提之下。人际交往中的喜欢与厌恶、接近与疏远都是相互的。只有那种真心接纳、喜欢我们的人,我们才会接纳、喜欢他们,愿意同他们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次要真诚。真诚是一种特质,它能为我们带来自我满足、自我尊重,是我们每天的精神力量。真诚是人际交往的最基本要求,所有人际交往的手段、技巧都应该建立在真诚交往的基础之上。尔虞我诈的欺骗和虚伪的敷衍都是对人际关系的亵渎。真诚不是写在脸上的,而是发自内心的,伪装出来的真诚比真正的欺骗更令人讨厌。第三要真心的帮助别人。人际交往,说白了就是一种社会交换,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人们一直在掂量与他人交往值不值?在与人的交往中,乐于助人,能让别人感到快乐是一笔无价的财富,也是一个人的声望,我们要培养自己的这种声望,努力使自己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平易近人、和善可亲,让别人喜欢我们、接纳我们。在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坚定的和他们站在一起是我们的责任。无论怎样亲密的关系,都应该注意从物质、感情等各方面去投资,一个大度、豪爽、有自我牺牲精神、重感情、乐于助人的人不仅会得到别人的认同喜爱,还能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增加自信和自我接受,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这是那些不付出的人所得不到的。一个只知索取不知付出的人,是没有人愿意与其交往的,这些人面临人际交往的困难和压力,就会孤立无援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帮助。

  四、增强心理弹性,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虚弱的精神比虚弱的肢体更加可怕。有句话说得好:21世纪最重要的是知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素质,比素质更重要的是心理承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是指对挫折和失败的认知态度和承受限度。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是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基础。健全的人格就是自立、自强和永不气馁、永不屈服和永不放弃的精神。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存在成功和失败两种结果,以及快乐和痛苦两种选择。成功当然使人快乐,但失败并不完全是痛苦的事,如果能从失败中找出教训、探索出成功的路子,何尝又不是快乐的事?所以,健全的心理和人格是我们抗御挫折和失败的基础,只要精神不垮,事情总归有回旋的余地。

  弹性和毅力可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的韧度。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需要有一定的弹性。这种弹性体现在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对结果有充分的估计,而且是正反两方面的,不要一厢情愿地把全部的希望都押在成功的赌注上,要把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控制在我们的感情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我们还要有博大的胸怀,要有足够强大的心脏,既要听得进赞美和表扬,更要容得下疾风和批评,要有“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反思功夫。

  五、培养爱好、拓宽兴趣,创造快乐幸福。

  兴趣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条件。人的兴趣越广泛,适应能力就越强,心理压力就越小,生活越丰富、越充实、越有活力,你会觉得生活中处处充满阳光。坚持适当的体育运动可提高身体内啡呔的水平,使人产生兴奋和愉悦,遇有心理压力的时候,身体内啡呔生产量较大,速度也较快,应付日常精神困扰的能力也就比较强。让我们从每一个早晨开始,勇敢地逃离被窝枕席,走进晨曦迎接太阳、伸展四肢吐故纳新、增强体魄强健精神,信心百倍的开始新的生活、自信勇敢的迎接各种挑战。

  我们的压力其实来自自己内心的晦暗,让我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拨亮自己生命的灯芯,播撒人性知性和理性的光辉,照亮自己、照亮别人、照亮自己身边尽可能大的一方天地,给自己、给别人、给世界以温暖和力量。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让我们坚守古圣先贤的教诲,每日挤出一点时间,扪心自问一回:我们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了吗?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我们做到彼此尊重、诚实守信了吗?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自己学习的本领、创新的精神、思考的习惯、实践的能力、应变的技巧,始终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责任编辑:魏文斌